从微信看人性
微信这个公众平台目前被商业人士广泛推广和运用是不争的事实,坊间甚至有微信大师讲座指导,教你如何在微信搞微营销,几乎大多数人都曾加入或被邀请加入各个微信群组。
但我的体会是,大多数百人以上的群组中,发言的仅仅就是那几个,几乎天天如此,在一阵热潮过后,余下的几乎都是没有营养的言论。究竟甚么原因会导致这种浪费资源的情况出现?
群里面甚至有很多上过微信营销策略的,但为甚么有时素质还惨过那些没有上过任何媒体营运课的人,又有哪些人的言词会导致其他参与者毫无发言兴致,甚至厌恶而退出群组?从群的基本运作上,我们最能看到的有如下数种情况;
第一种是完全没有主客概念的人,我称之为“雀巢鹄占型”,这类人士的特征是不会尊重群主,比方群主开设的群是讨论饮食群,这类人就会在群里大谈他自己的饮食之道,感觉上此群是为他一人而开,完全可以忽略群主的感受。如果群主没有设定好管理功能,这些人甚至会私自加入他的朋友阵容,然后在群内宣宾夺主自顾自的大肆谈论。
其次是那种“蚊子吸血型”,即便群主有群规制定,他进入群的目的不是给予相关意见或学习的疑问,而是一有机会就乘机打广告,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丝的机会,达到目的后就开溜了,然后隔天又会再来,天天如此。即便旁人已经替群主提示,但他仍我行我素,然后不断重复告诉他人,他一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无耻到脸皮简直是厚过铁板那种。
其三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其所说的也无关群论的要点,反而是刻意离题把其他问题带入,试图转移整个群论的重心,在他人的明示下,偏偏他就不愿意自己开个群来讨论,我称之为“轰炸机型”。
其四是“恐怖份子型”这种人分明是来乱的,人家谈论兴致正浓时,他却没头没尾的搅了进去,然后刻意批评捣乱,言词挑衅,冷嘲热讽,让人不欢而散,间接导致那些有心在群学习和讨论的人厌烦而离去。
其五叫“喋喋不休型”,这类人好像不必工作,他不能只看到只有他人在讨论,虽然不是很会发言,却不能在观察中安静学习,有事没事一定要攻入他人的话题,似乎没有发言会死一样,虽没有前者那样厌烦,却也搞到他人不能尽兴谈下去。
另有“吵架比拼型”、“粗口浪子型”、“宗教推广型”,这些人不管群规,只要他一出现,群里即刻就会鸦雀无声,各自喝茶睡觉去。看,只是随便试举就有数类,可见形形色色不胜枚举。反过来说,如果一天你也开了个群,将心比心,你会期望看到如此的效应?
如果说这类人曾上过什么商业课程,打死都我不信。若连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都做不到了,试问还要怎样透过社交媒体,期望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从旁观者的角度切入,你会愿意呆在一个纷乱无益或弊多于利的群吗?网络社会的正面意义要善用与学习,种种最新信息比起旧时代已经快了不知多少倍,很多时候我们有问题不能解决,不必一定要找相熟的人询问,也不愁没有专业人士指导。自己谦虚一些,这一切都能予以我们生活的方便,但方便不等于就可以随便。
客观上来说,从一个人的举止就可以反映出他的人格,实则在网络时代,仅仅文字与言论就足够看穿了。我很奇怪文明时代如果连一些些基本素养都没有,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舍弃这些,回到荒蛮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去。
不论古今,除了你拥有独门生意外,任何的商业方法不外从自己先做起,否则无论去到甚么领域,哪怕或上尽任何课程,拜尽任何老师,跟尽所有群,你终究无法突破任何极限,如何受益?
02/06/2015 云海苍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