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含角度谈人性的五蕴养成】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一个人穷毕生的「认知」仍有着很大的极限性,但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人类容易错将极限当成是无限。
年轻时的我总认为,人生如果经历重大疾病或生死考验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好更豁达更有智慧。然而事实未必如此,宗教与人生历练只能改变人性于局部及一时,而无法改变更多,另一种改变是完全丧失原来记忆,变成另一个人。
人类会挟带恶意变老,但不会因为老而生出善意!换句话说,人性的恶不会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所以说是“坏人变老”而不是“老人变坏”。
人类历经巨变后,这种人可能因此而豁出去,变得更坏更毒更凶狠更冷血甚至更负面。否则当年经历世界大战劫后余生的士兵应该个个都成圣成贤才对!
话说当年悉达多太子证悟「四圣谛」后,其实只愿意寂静入灭而并不愿意传授他的领悟。那是因为他所证悟的,对于人类人性「五蕴的自我觉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劝人改变和劝人为善的行为,虽然看似充满慈悲,但仍然不出满足于“自我良好”的一厢情愿。因为即便是站在善的一面仍旧逃不出想要改变他人的五蕴摆布,这种行为当然不离烦恼痛苦。
按《阿含经》所述,人类之所以有无尽的烦恼痛苦及不停的转世轮回并不是因为受到某种善恶因果轮回业力或某种诅咒所制约,而是因为无法在其一生的历练当中察觉到「五蕴习性」在多世轮回中的「养成」及对人类心性的顽强操控,反而因此越陷越深穷尽历劫转世更无法自我摆脱!
因此说,「五蕴习性」才是人类无法自由的顽固泥淖(无法摆脱烦恼痛苦轮回)!因此才说《阿含经》中的“原始”「解脱道」才是真正的“自由道”!
人类无法在人生历练中改变思维和习性那是因为受到「五蕴习性」养成的「自然反应」或「习惯性业力纠缠」所影响。这种力量可以强大到无法让人「觉醒」,因此无力自我改变。反过来说,想主动改变自己习性和思维的人其改变过程必定是经过极度的拉扯挣扎和痛苦的!《阿含》的「解脱道」可以算是唯一真正能“直指人心”,比较直接和快捷的路了。
《阿含》或说「原始佛法」的重点内容不外谈「四圣谛」,然而「四圣谛」谈的不是“形而上”的「道」,不是对外求的宇宙观知识,不是假借神佛菩萨的救度力量,不是极乐净土,不是炼丹道。相反的,它是“向内”自度自证的自我救赎方法,因为它针对是人类的心性或习性,其修持的重点在「八正道」。核心操作自然要从「五蕴」的「想蕴」即「正思维」入手,时时警惕和监督自己生活上惯性反应(习性)的「受、想、行」,避免一时不察被它导入烦恼痛苦的循环。
想理解《阿含》的操作法并不难,难就难在这日常的操作。因为你必须习惯于「抽离」那以往惯性反应的自己(习性),经常去「监督」反观自己,觉察自己,养成用「正思维」去导正「坏思维」的好习惯。
你慢慢就会发现,活在以往习性或习气熏陶下的这个现在的你的思维是多么的狡猾可恶。渐渐的,你也会发现这种自我培训的好处,你开始会学习不让自己对号任何以往习性下的不正确思维,甚至不灌注(不去合理化)任何能导致你产生忧、悲、惱、苦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对自我和他人去发生「业力纠缠」的负面力量。
培养「抽离」、「监督」、「正思维」是「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中,第二转的重要功课。当「正念」养成后,我们必定能从中发现及得到它的好处和乐趣。
解脱道必须透过从生活中的杂事烦恼入手,再自然转进阶到个人的睡眠前奏或禅修的「想蕴」。( 因为在禅修中人脑的「想蕴」过往记忆仍然可以转成「受蕴」,从「受蕴」又生出「想蕴」。加上身体酸麻痒痛的(身触),仍然属于「受蕴」,不断的反复性的、习惯性的干涉着你的头脑。)
能够在「五蕴」中脱颖而出,尤其在「色蕴」、「受蕴」、「想蕴」的功夫上达到 “无所住心” 或 “入流亡所” 的境界,你至少就已经真正处在「四种果位」的路上。
这,才是 悉达多佛陀 真正的「解脱道禅修法」,而不是那可以“共外道”的「世间禅」(四禅),否则他当年跟随随婆罗门仙人時就已经达到了四禅境界,没必要另外再寻求另一种解脱烦恼生死轮回之道。
所以真正的解脱道的功课已经包含在整个生活的动静之中而并非仅仅限定于打坐的境界。反而四果境界其实更容易成就四禅,有四禅境界却未必是解脱道的四果。这就是解脱道的关键,你不必急于反驳,不妨放下主观成见细细思考慢慢探究。安般念(Anapanna)或毗婆捨那(Vipassana)這兩種禪修法可以達到四禪,但卻未必是四果。而且在專注力方面經常會渙散不容易長久堅持。而「解脱道禪修法」(正思維禪修)彷佛更符合慣用頭腦思考的人類。
虽然操作方法看似也不易,但路走对了就不会浪费时间,怕就怕走岔了道依然没有回头的因缘。人生路看似很长,但被拖延耽误的时间往往占据大部分。中晚年退休后又能够有因缘觉醒的更少。扣除这些后,余下的时间和道路往往就很有限了,正功课上手的时间自然不多。从这角度上看,人类这物种不能说很不可悲不可叹!
2023/08/12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