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作匠
我觉得写作人分两种,一种是文章需求者,我称之为“作匠”,另一种是“作家”,前者是为了写作而写,甚至写作前他会先设定他要写多少个字的文章,要求的重点是有没有写,而不是文章内容写得好不好。
我感觉这种写作方式比较像报社或杂志社的编辑部要求枪手或记者写作的方式,因为这类文章先要求几多个文字,以及能不能挤进一个篇幅之内,甚至可以屡次的删减或增加。
经常到年尾我就会接到报社的电话要我写过年稿,他们通常会先设定一个主题,也从不管你对该项提目是否精通,然后要求在几多个文字内写出来,我称此类为“应景”文章,只求有东西出来能充数就行了。
而我写作的方式是,比较注重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我会想方设法如何去完美表达和解读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而且在写一篇文章前只是设定一个目标或大纲,而不会先设定题目和多少个文字,因为我认为题目和文字的设定,会限制了我的灵感和表达的快意。
我不会知道自己要用多少个文字来完成一篇文章,以及在写作期间会不会突然有更好的灵感加入。而在题目方面,等我完全写完过后检测完毕,我才会去定位我的题目要怎么个写法。
从做生意的角度论,一般刻板的老板经常会问他的推销员,你今年、这个月、今天、的目标设定是多少,要做多少生意回来,业绩达不达标。
他们关切的是赚钱,而不是关切他的产品好不好,能不能令顾客满意,缺点在哪里,要如何去改良和创新产品,服务完善不完善。
话题回转,在文章与写作方面,我也会关切其他好的作者和文章,我发现有时一篇好的文章不一定来自名作家,等到他真正成名后,文章不一定比未成名前写的好。
另一方面,可能你不会相信,不只在术数界有师父不会写文章而却能出书和出风水杂志,甚至有某业界的人为了出书,而要求一个不是该业界的作者代刀,还要求完稿时间限定。
所以目前的社会是,只要你出得起钱你就可以是作者、才子甚至是师父,你可以想象该书本内容所表达是否合乎情理与逻辑,还是滥竽充数?甚至不会在乎代笔人以后不再帮你写,导致前后书本的韵味风格是否变样。
打从我认识报社的人以来才知道,此类借体接枝的写作方式并非新鲜事,何况我亲眼目睹。或许我个人较倾向重质,我力求完美,甚至觉得写作可以是种艺术,我也在写作中学习、改善和成长。可能是我不太能接受这种虚假的写作方式,同样的,我的方式也不会强求他人认同。
我目前只是个部落格作家,但确实不是个“作匠”,就算以后出了书也不会是,就像我目前对待玄学术数的态度一样。
10/05/2015 云海苍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