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三)》
3)《雅利安人的入侵》
3A《吠陀时代》
历史上,「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在古印度文明被侵占后,「雅利安人」(aryans)入侵印度地区,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体系。
「雅利安民族」在公元前2000年上半叶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有一说他们是伊朗民族,另一说是居住在「里海」以及「中亚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但同样来自「中东」这倒没错。当时他们分开两支慢慢的开始移民,一支向西南进入「伊朗高原」,旋即又闯入两河流域和「意大利」地区及「埃及」。东南的一支则穿过「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抵达印度河河谷地区。
这些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意即“高尚贵族”的意思,在公元前2000 -1500年左右(中国的夏代时期,逾今3700年以上),「雅利安人」和原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 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后,印度土著被征服,「雅利安人」称他们为“达休”,意即“贱民”的意思。
在侵占印度后,定居下来的「雅利安人」氏族部落生活就开始瓦解并融入和吸纳印度社会文化,「雅利安人」称村落为“哥罗摩”,由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达塔”),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事件。
3B《吠陀时代经典》
早期「吠陀时代」亦称为「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最初本身是「密特拉太阳神」信仰,后来「琐罗亚斯德」(宗教改革者)对原始「伊朗」宗教进行改革之后从中发展出「拜火教」信仰,火神的名字是「阿胡拉·马兹达」。而「伊朗」的「密特拉太阳神」原是出于「波斯」和「中东」的多神教。
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期间(中国的商朝时期),「雅利安人」融合了印度文化后又再发展编纂了印度原始的宗教文献《吠陀经》,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婆罗门教」,又称为「古印度教」,再藉由「婆罗门教」基础上设立出「种姓制度」。
《吠陀经》原名称为《梨俱吠陀》原本篇幅已经很长,为了使人们容易接受,在传承过程中又渐渐被分成《裟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三部,加上《梨俱吠陀》这四部文献合称《吠陀本集四部》,由祭祀仪式中奉献给众神的颂歌构成。
后来四部本集又再进一步分类,形成了三种经典:《梵书》、《森林书》、《奥义书》,这三种文献可以理解为指导解释宗教仪式、蕴含丰富的神学思绪。从《四部吠陀本集》发展到后来的三种经典都是在漫长岁月中形成,这就是「吠陀文化」的「四经三书」。(待续)
19/02/2020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