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八)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八)》
《佛家學派7

18.《佛家学派变质的罪魁祸首》

要谈第三次结集前,就不得不谈「孔雀王朝」的 阿育王,正是此人将「佛家」

推入部派分裂、流变、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从前面的17章可以知道,印度的历史记录多从史诗中口传,难以清楚其确实年代,而较为能够确定的时代记录,是始于 阿育王

因此,阿育王 年代的确定,不仅是探究印度历史的时间定标,同时也是确定 释迦牟尼 年代的基础,并且对于厘清初期家」演变的史承缘由,有着相当重大的关连性。

由于厘清初期家学派」演变的史实,有助于厘清家正法」被篡改变易的缘由与过程,并藉由「以史探经,以经证史」的考证,可以回复「家正的原貌,籍此以引摄世人重新认识「之道」。所以确定 阿育王 年代所作出的事,对于“正的探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









《经律二部僧团的发展》

这时候「经部」和「律部」的发展已经衍生出第二和第三代人物,算是「佛家学派」强盛时期。

北方「经部」「阿难系」「摩偷罗部僧团」(雪山部)第二代大弟子是 商那和修,第三代是 优婆鞠多 。

东方「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部僧团的第二代大弟子是 树提陀沙 ,第三代是 陀沙波罗 。















阿育王背景和政治手段》

当年 有孔雀王朝」之称的摩揭陀国」首府华氏城」(Paṭaliputra 就建立在北度中央位置。(公元前322 - 公元前185年)阿育王 属于此王朝的第三代王室人物。

阿育王 自小脾气燥烈,性格残暴自私,为王子时,因为不是太子(长子),所以并未得到父亲也就是「孔雀王朝」的第二代国王 频头沙罗 Bindusara 的宠爱,而 频头沙罗 也看出和担忧这孩子的野心,可能威胁到其长子储君的地位

因此故意 阿育王子 到偏远的塔克西拉」(Taxila)去平乱。当乱事顺利平
定后,恐其坐大,而再次被派往优禅尼」(Ujjayini











《宗教的控制和企图》

当出优禅尼时,中途经过末瓦国」(Malwa,为了增加自身的声势与实力以利将来争取天下,遂娶了当地 卑提写Vedissa 大富长者的女儿 缔维Devi)为妻,生了 王子摩哂陀Mahendra)和 公主僧伽蜜多Sanghamitra

接着,「耆那教」信徒的他,又积极的拉拢当地的宗教势力,为了建立个人的政教势力”还亲近「家学派」的 尼拘律陀 也籍此亲近优禅尼地区的家」主导者,也就是自称「分别说者」 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tissa)以巩固势力(此人并非释迦牟尼弟子之一的目犍连

 频头沙罗王 逝世后,阿育王子 马上起兵争夺天下,杀死自己的诸多兄弟包刮太子。在 阿育王 即位后数年,担任副王的 阿育王之弟 帝须Tissa因为忌惮王兄 阿育王,倍感生存压力,于是出家于优禅尼僧团,依 目犍连子帝须的弟子 摩诃昙无德Mahadhamma-rakkhita)为师。




















《孔雀王朝与耆那教》

「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是 旃陀羅笈多(Candragupta),后来出家成为「耆那教天衣派圣者」,并在「耆那教」享有一定名声。第二代国王 频头沙罗 Bindusara)自然信奉「耆那教」,或者说,「耆那教」在当时已经是「孔雀王朝」的王室信仰。

阿育王 自小就跟随疼爱他的祖父,自然是「耆那教」信徒,而且经常资助「耆那教」的发展。

但后来看着「佛家学派」的声势日渐盛大,影响了许多不同阶级的印度人,当中不乏「耆那教徒」,看着圣人祖父信仰的宗教僧团人才逐渐流失。这才造成 阿育王 起了想吞并、控制和利用「佛家僧团」的企图心。他的野心强大,但事情发展往往始料不及。

公元前227年左右,阿育王 登位后,即积极的建立王家在家」中的权威地位。一方面安抚 「经部 摩偷罗的阿难系僧团,接近摩偷罗僧团」第三代主导者 优波鞠多,又依 优波鞠多 的建议,巡礼 释迦佛陀 一生行迹等诸圣地,建造塔、柱表彰圣德。




















另一方面,又进一步的拉拢 「律部 优波离系」在优禅尼地区」僧团,让 王弟帝须、王子摩哂陀女儿僧伽蜜多  女婿,都出家于优禅尼僧团

阿育王 安排 摩哂陀王子 优禅尼地区」僧团主导者,优波离 的第五代弟子 目犍连子帝须(分别说者) 出家,并以 「律部 毘舍离僧团 大天比丘Mahadeva)十戒戒师,又依迦湿弥罗地区传说出自 阿难 师承的 末田地Madhyantika(又末阐提)为具足戒师

阿育王 刻意安排 摩哂陀王子 家」当中发展声势的企图,是显而易见,而 目犍连子帝须 应当是明白 阿育王 政治用心。

阿育王 登位期间亲近佛家的一连串大动作很自然的引起「王室耆那教长老」的妒忌和不满。阿育王 于是采取高压手段压制,据说压制期间还杀了人。
















《靠僧团势力治国》

自此以后,阿育王 共笼络了三大僧团势力:

1)北方「经部阿难系」「摩偷罗部僧团」

2)东方「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部僧团

3)西南方「律部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等地的僧众,如 目犍连子帝须(分别说者)后来居住在「华氏城鸡园寺」的 大天比丘 等人。

或可以严格的说,这第三股僧团势力,其实就是 阿育王 本身安插在第二势力「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部僧团名誉下的一股强劲的“暗势力”。套一句现代话它就是一粒重磅的计时炸弹。















 摩哂陀王子 出家后,不仅受到重视,并且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目犍连子帝  甚至破例的将弟子千人交由初出家的 摩哂陀王子 领导,其声势甚至已经超越了 目犍连子帝,甚至有接班之嫌。这些,都是来自 阿育王 的布局。当时还在「首都华氏城」建立「王家寺院鸡园寺」。

这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是因为经过统一战争后,想要藉由提倡和平主义的家」来维持稳定战乱后统一的王朝,并藉由王族的势力影响,控制「家」的发展。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印度这种神话国度,能控制得了宗教,就等于控制了人心。阿育王 虽然残暴,但在治国的政治手段考量上却非常聪明,这些在「锡兰」 觉音论师 著作,汉译《善见律毘婆沙》《阿育王传》皆有记载。
















《大天五事》

公元前270年左右,是 阿育王 登位之初,也是 释迦牟尼 入灭116 年,也是发生「十事论争」后的第6年,又发生了 大天比丘Mahadeva) 「五惡見事」论争。

大天五事」是后期佛教界的称谓,其实也称「五見事」「五事异法」
据说,大天比丘 原本是个“外道”,出家于「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的他却转而附会「首都华氏城」王家寺院「鸡园寺」的「律部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大天 擅于笼络人脉,出家不久已经成立了属于他个人的「大天学团」

当时 大天 在「王家寺院鸡园寺」的「布萨」(斋戒日)故意当众提出诋毁僧团内「阿拉汉」是“身体不净而且有漏”的五件事,续而引起轩然大波。














古代经典的翻译是:「余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故起,是名佛教」。上面看起来是五言四偈,实质上是有五个重点,1.余诱,2.无知,3.猶豫4.他令入,5.道因故起。最后的“是名真佛教”的“是名”二字,就是含有“贬义和诋毁性”的话了。

这五事都是指向「阿拉汉」的身心,他说虽然说「阿拉汉」断除淫欲,但仍然有无法脱离的烦恼,翻译成白话就是:

1.梦遗、流鼻涕、大小便。
2.还是有疑惑存在。
3.遇事仍然会犹豫。
4.要依靠老师去证明来自己是阿拉汉。
5.虽然说解脱,但还要整天说世界是苦。
6.这就叫着 释迦牟尼 的真正教法。

所以他认为「阿拉汉」没有证解脱道,仍然是凡夫一个。当时此事一发不可收拾,还诱发了两大传承,即「经部阿难系」「摩偷罗部僧团」和支持 大天 「律部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的对抗,争辩一时无法得到平息。




















这第三股势力终于引爆,事件的发生致使更多的阿难系摩偷罗部」长老得到通知,并动身前往「华氏城鸡园寺」以便平息此事。再说,这原本就是僧团内部的事,所以由僧团长老们就像处理「十事论争」的事情一样,共同做出「揭摩会议」来裁决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然而,最奇特的是,发生那么大件事 阿育王 居然没有迎请 经部和律部两大第三代传承主导者即「优波鞠多」「树提陀沙」前来议事,反而转支持和委任第三股势力「优禅尼僧团 目犍连子帝须 全权代表 阿难系优波离的两大师承,似乎有边缘化两大派系长老之嫌。 

话说当天 阿育王 竟然出席对此事作出“政治性干预”,甚至偏袒的选择站在 大天 的立场,这使得「经部阿难系」「摩偷罗部僧团」长老们无法作出「僧律揭摩会议」,作为平息僧争的途径。




















阿育王 首先要求所有僧众一起说“和合戒”,意图要求「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无条件接受此事,接着又遵循 大天比丘 的要求用投票表决以图人多取胜。

投票原本就不是僧团「揭摩会议」的合法章程,但碍于 阿育王 出面干预,只好暂且破例随顺。 

但对于「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来说,似乎起了一个不好的开头,对于 阿育王大天 来说,计划才刚开始。

目犍连子帝须(分别说者) 则更绝,一方面承认“阿拉汉无漏”,但仅仅限定在 释迦牟尼 身上,至于其他阿拉汉则“不等同” 释迦牟尼 的成就,所以是“有漏”。

这已经是很明显的在逼迫承认,他目的就是要强行压制此事,套一句现代话就是:“硬吭人家吃死猫”。




















《耆那教观点看大天五事异法》

注:从「解脱道」的角度看,大天比丘 的问题,正好昭示了他对证得「阿拉汉」层次的不解和臆想,以为成就「阿拉汉」层次就像成了「婆罗门教」的“神”或者“梵”一样。

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揣测 大天 身份的两种可能,其一就是他确实对「解脱道」不什了解或根本就不想了解。

其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被刻意安排来专门挑事找碴,贬低打击整个「佛家学派」僧团,让他们出丑难以下台以及让支持者失去信心的计划。

其实,如果用 大天 本身提出的“五事”反观「耆那教」,你会看得更清楚。撇开「耆那教」有妻室在家修持的「白衣派」咱们不说,「天衣派」出家最高境界是苦行」制御、持五戒」。













五戒中就有“断欲”之戒,还有「寂静」和「解脱」,也就是「独自裸体禅修」和「绝食」,这是他们的修持要求和准则,不是「佛家学派」的准则。套句现代的话就是,你不能拿自己主观角度去审核他人。

再说,一个人在户外裸修、绝食、不睡觉,因为身体无法补充能量,生理欲望绝对会自动减到最低,甚至连屎尿都会减到最少。但不可能也没有眼屎、鼻涕、耳屎和唾液吧?不睡觉当然无梦,根本谈不上被梦境主导。如果一旦森林出现毒蛇猛兽,心中会不会因此惧怕、犹豫或困惑,这就是死无对证的问题了。

另外,只要肯“裸体苦修不睡”就是“圣人”,肯“绝食而死”就是“仙人”,这“最高境界”当然无需任何老师去印证,或者说“所有人”都能印证了。

从这个角度你会发现,大天 会用“五事”去针对「佛家学派僧团」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大天比丘和阿育王的关系》

「五事异法」事件对学术界引起探讨的兴趣,并从各项典籍和历史,找出 大天比丘 的事迹并分析如下:

大天 本来就是支持第二任国王 频头沙罗 的「王室耆那教徒」。因为王室教徒嫉妒不满反对 阿育王 亲近佛家而遭到杀戮,大天 籍此转为效忠和支持 阿育王

所以他的出家改教只是一种附和与随顺,说难听些就是成为 阿育王 在「佛家僧团」的内应和监视,伺机颠覆和牵制「佛家学派」。(公元二世纪有一部论记载 大天 曾经杀父母兄弟和佛家僧人,但此信息比较不靠谱。)

大天 既然可以入住「王家寺院鸡园寺」,还可以成立自己的「大天僧学团」,背景实不简单。













有一个奇特现象是,摩晒陀王子 出家,受戒的长老却不是「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的主导长老 树提陀沙 ,反而是 大天比丘 ,足见其中隐情微妙。

「王家寺院鸡园寺」内大部分都是新出家的年轻僧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耆那教」外道,真正的 律部「优波离系毗舍离长老」根本不多。可见都是一些亲 阿育王 执行王命的人马。

一个刚出家依止「佛家」的僧人,竟然胆敢带头在「王家寺院鸡园寺」公然挑战「佛家学派僧团」提出贬低「阿拉汉」的事。因为除了得罪于佛家僧团长老和阿拉汉,另一方面在王家寺院搞事有随时被砍头的生命危险。可见要不是执行命令,一般人不敢冒然做出这种事,何况还有个「耆那教」的王撑腰。






















《分别说者。目犍连子帝须》

至於 目犍连子帝须(分别说者)学术界认为,他其实并非 律部长老 优波离 的第五代弟子,或者可以这么说 目犍连子帝须 的「优禅尼僧团 大天比丘 的「大天学团」以及 陀王子 「王室鸡园寺」都一样,里面都是冠上「律部优波离系」的名誉,实质上是在破坏整个「佛家学派」的假僧团。

这三个关键人物的背后,其实都是 阿育王 御用的僧人,真实的身份都是「耆那教徒」。












《经部阿难系的无声抗议与阿育王的追杀令》

由于此事造成外界人士对「佛家」及「四果僧众」造成严重诋毁、误解和打击,加上没有遵循僧团正规方法圆满解决,促使正统的「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对王室极度失望并举行了合乎「经、律」的「覆钵法」。

所谓「覆钵法」,就是此后不再接受任何无理诋毁者的供养,全数退出「王家寺院鸡园寺」,返回「摩偷罗国」,从此不再涉足。

然而此举将造成 阿育王 的颜面无光,加上 大天 背后恶意谗言,中伤「阿难系僧众」, 阿育王 愤怒难当,马上下令暗杀迫害所有离开「鸡园寺」的「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















因为「摩偷罗国」和「华氏城」水路相通, 阿育王 先是假意好心提供大船供僧团往返,却在大船行至河中时破船沉河,企图造成是意外事故的假象。据悉,当天大量僧众和长老惨遭溺毙,仅有少数会游泳者死里逃生。

可怜残存下来的长老僧众不敢停留,迅速前往「迦湿弥罗国」(克什米尔)暂求避祸。(可惜后来此事真相被篡改,说成僧众念咒发出神通,大船飞起,全船无恙,大王忏悔。)

此事件后来在「迦湿弥罗国」被曝露并大肆传开, 阿育王 为了安抚「迦湿弥罗国」和其它各国的「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命令使臣前往接引残存的僧团和长老,以及其它各国愿意到摩揭陀国」首府华氏城鸡园寺」的「摩偷罗部僧众」归返,但所有长老僧团们由于害怕都不敢再前往。

据说,由于害怕被事后算计谋害,「摩偷罗国」「阿难系」第三代主导长老 优波鞠多 亦被劝请离开,前往北部「迦湿弥罗国」逃难避祸。而律部传承「优波离系」的主导长老 树提陀沙 亦提心吊胆,虽然没被迫害,但从此被边缘化。




















《真正的部派分裂》

至此以后,原本一家两系传承的「佛家学派」因为摩偷罗部僧众」的逃难避祸西北方,「经系」和「律法」,正式分成两个部派。

而拥戴 阿育王 的 目犍连子帝须(分别说者)的「优禅尼僧团 陀王子 「华氏城鸡园寺」以及 大天 「大天学团」,以 阿育王 为号召另成立一部属于王室控制的僧团,名为「分别说部」Vibhajavada),企图主导整个佛家僧团。

这是续6年前毘舍离僧团受取金钱发生「十事律争」「第二次结集」闹的第一次「根本分裂」之后的再次分裂。这才是进入第二次的「部派分裂」时期。














从此以后,印度的「佛家」分裂成三个部派,应该说这次的分裂才是最为严重的分裂,而且是有预谋的被分裂。

阿育王 为了避免来自家」的抗争及世人的非议,只得采怀柔的安抚作法,遂在僧众避难所在的「迦湿弥罗国」,为这些遭受王难逼迫的摩偷罗僧众建造僧院。

「迦湿弥罗国」(克什米尔)这里已经属于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或称「青藏高原」西侧。因此「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又被后人称为「雪山部」

据说当时各地会合的阿难系僧众」还有不少人数,但由于人才已经大幅减少,又碍于政治压力没有王室和财团支持,活动不如以往。













不久后,内部人脉再次闹分裂,据说是因为受到「分别说部」私下结集的《阿毗昙论》误导,由「迦旃延尼子」率领,形成「说一切有部」支派,脱离「阿难系摩偷罗部僧众」,导致这 释迦牟尼 正统经部传承「佛家学派」最终逐渐消声匿迹。

坊间流传说,2千年后进入“末法时期”,「正法」没落。谁会想到 释迦牟尼 入灭后,「经部正法传承法统」在不到三百年间便灰飞烟灭。锡兰的《岛王统史》记述为;「外道入侵佛家事件」(外道附佛)。写至此我心中为 释迦牟尼 的「正法」对世间的贡献淌下泪水。呜呼哀哉!(待续)

09/04/2020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