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三)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三)》

 《佛家学派2》
 13.《少年时期》

悉达多 岁开始学习,向 毘奢婆蜜多罗 学习文化,向 羼提提婆 学习武艺包括了印度「婆罗门」经典和基本知识,包刮语言、礼仪、涵养、工艺、艺术、医学、武术、兵器、战术,至於,其它可能诱发他出家欲望的人生哲学、或其它宗教学问则排除在外。

从小在宫中过着被安排的舒适生活。十六岁成年后,其父王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宫殿,天臂城主善觉大王之女 耶输陀罗为妻  瞿夷 记载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 耶输陀罗 生一子名 罗睺罗

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间,悉达多过着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适豪华的生活。他的感受和敏锐度却和一般人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对外面的世界会有更多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这也是他父王 净饭王 最担心和最不想让他看到的事,否则以他的好奇心以后必然出家。 

















但往往越不想让他看到的事,悉达多 就越是好奇。29岁那年是他一生的转捩点,他的儿子 罗睺罗 在那年出生经常借故出外巡游,甚至微服出访,在市集在乡间他看到了人类的年老,知道人类生的痛苦,看见死亡者和家属的悲痛,看见「耆那教」和各教派的修行者

对于这些在王室完全看不到的情景,他深的困惑了、内心沉重了,他对人生开始怀疑,心中极度不安,好奇心在飞扬,疑窦满腹。他开始四处追问、探索、参访学者,各派宗教修行者,谁都拦他不住。

















《六年拜师参道》

公元前437年,悉达多 为了解开「人生真相」寻求「解脱道」,当时29岁的他在某个月夜里,偷偷飞马出城,去远地遍访名师四处求道所以一般学说上记载 释迦牟尼 29岁出家,实际上当时是离开家园,然而出不出家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问题罢了。净饭王 知悉后知道阻止不了,于是派遣 安纳.憍陈如Anna Kondanna五位侍从追随太子。

悉达多 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当地 频婆娑罗王 的注意;国王劝他还俗从政,并承诺赋予他一支军队,拒了















他在出离后,先是巧 阿罗逻.伽蓝 或称 阿罗逻.迦罗摩Alara Kalama),这位人物是数论瑜伽」的大,当时的印度人称这些人为:“仙人”。悉达多 要求按照 阿罗逻 教导出家人的“梵行生活

「数论结合瑜伽」,「数论瑜伽的理根据,瑜伽数论的修方法。这种教义主张通过「瑜伽」,即透过身体各种姿势控制呼调息和冥想,来锻炼身体上所谓的「七脉轮」,但瑜伽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把你导入冥想和打坐。


















瑜伽经《奥义书》中就曾为此提出了六支瑜伽,即调息、制感、静虑、执持、观慧、等持等 6种瑜伽的修方法,后来此派祖师 帕坦伽利 又改进为「八支瑜伽」,又称为「八支行法」

1)持戒yom
2)精进niyam
3)体位asan
4)调息pranayama
5)摄心pratyahar
6)凝神dharana
7)入定dhyan
8)三摩地samadhi。

最后要达到的是一系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定的禅定状态按奥义禅法,要达到识三者均无的境地

悉达多 在数年内通达 阿罗逻 所教导的一切,使 阿罗逻 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 悉达多 认为他的学说仍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故而离去。
















《无法探解》

为了寻求解脱之道」,他又跟随 郁陀.罗摩子(Udraka Ramaputra)在禅修上下苦功在数年中即得到所谓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定状态。但是他认为这仍然不是解脱之道」。

显然的,在学习了诸多大师的方法后,大师们的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于他要的答案,一些大师甚至被他难倒,然而经过这六年,悉达多 已经很难找到老师。


















这些从「婆罗门」《奥义书》中得来的「三界四禅八定」境界,都是「雅利安人」人为预设的架构,说穿了禅修境界仍然是很“个人化”的“自我经验”,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轻易共同体验,因此死无对证,这显然不是完美方法。(注意:四禅八定原本就是属于“共外道”的“世间禅”法,它本來就不是 釋迦牟尼 的原创禅法。)

其次是,即使禅定境界再深入,亦无法解开「人生真相」,于解决人类当下的现实问题无益,出了禅定后,人类的痛苦烦恼依然存在,所以他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实际。




















《转试苦行》

接着他前往优娄频罗聚落,尝试投向了「婆罗门流派」的苦行方式因為「婆羅門流派」的苦行主张是;先折磨肉体达到消除業力,業力消除必然能夠導致禪修進入深層境界,進而達到“解脱”的目的。「耆那教」的苦行派也是这层意思。

所以苦行的舉措在印度普遍受出家人,受在家人尊敬苦行必須要学习如动物爬行、要倒立行走、要绝食、要自残身体甚至设定某种一辈子固定的奇怪动作。反而正統的「雅利安婆羅門」享受生活,養尊處優,高尚雅緻。

按逻辑说,以 悉达多 如此聪明和精明的思路逻辑,让他体会过一段时期,他应该就会很快放弃这种修持方法,因此不可能像坊间所述,以六年时间在森林苦行,摧残身心。六年苦行其实是一种误解,是后人把他禅修的时期也算了进去。


















再说,从禅修进入苦行,那岂不是一种倒退吗?最终果然证明苦行并非正道,也不是甚么业力障碍修持的问题,所以很快便放弃了

这里,大家有否看到 释迦牟尼 在这一连串探讨人生真相中的失败事实?

可惜的是,这一事实在「部派佛教」之后就被刻意忽略掉,甚至还被后来的僧团为了“圆说”而将“禅修悟道”这一细节做轻描淡写的带过,甚至还用无法对证和质疑的“神话”来进行掩盖弥补,导致真相严重扭曲。

 悉达多 求道的“事实”明明摆着就是,「禅修不能开悟得智慧苦行不能解脱断轮回」!但经过篡改扭曲的事迹显然已经不是这样。























我们的人生很短,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态度负责任,如果你重视的是真实的「佛家」历史而不是“有选择性的”忽略事实却仅仅相信“神话”,你应该可以意识到,这18字偈子根本不是“危言耸听”。

俗话说得好:当你撒了一个谎,你就必须用10个以上的谎言去设法弥补它的漏洞。「佛家学派」的后续发展就面临这种无可挽回的境地。你一定很想知道,既然如此,那真实的情况后来是怎样?悉达多 到底有没有求得「解脱道」?

暂且卖个关子写到这里,給下來更长更精彩的重点章節做連貫性的伏筆。(待续)


















《打坐之益》

注:有习惯于打坐禅修的,本人还是鼓励您继续,别因为看了文章而摒弃,因为打坐仍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放松精神压力,可以降三高,可以练习各种气功和内功,达到身体和心理皆健康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训练注意力,可以训练头脑潜意识的念力,也有人籍此想打开人体某些特异功能,只要练习方法正确、思维正确、行事生活正常,不搞神神化化,其实也不是坏事。(目前世界各国都有这种特殊人才的训练)

也有人纯粹想进入更深层的入定境界,但入定境界再高再轻安,和能打开头脑开悟得大智慧、大神通而“成佛”,这和「解脱道」是两回事,也许你得到的资讯是后期印度「大乘菩萨道」的“道”,但并非 悉达多太子 的「解脱道」。了解了这点后,你自然会慢慢调整你打坐或禅修的目的。再補充,据考,南傳的【安那般那禪法】Anapana和【毘婆舎那禪法】Vipassana仍然是屬於印度本有而且“共外道”修持的“世間禪法”之一,但對 釋迦牟尼 開悟后的原創禪法仍然會有次要的助益。而且當時的確是印度的主流禪法,釋迦牟尼 的僧團中仍然有許多弟子(外道皈依)無法捨棄此類禪法的修持,据阿含中的記載,佛陀當時也曾指導修持而未予以禁止呵責。所以大家無需放棄這兩種禪法。


26/03/2020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