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
10)《耆那教教条和理念教育》

共生理念》
耆那教」还有一些教条理念是教徒必须遵守的,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的。所以大雄向后人揭示:谁蔑视土地、空气、水、植物,谁就是蔑视自己因为他跟这些元素是相互依存的”。

这与现代生态学不谋而合。英文的生态学(ecology)一词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源自希腊文oikos,意为家园,即众生的归所。













非绝对论》
耆那教知识论称为非绝对论他们认为,世界是多面的、恒变的实体,而不同的时间、地点、属性、立场会催生无数视角。由非绝对论衍生的相对论认为,万物在不同视角下是相对的。一个视角下,某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在另一个视角下,该观点不一定正确。

仅从一个视角不能得出绝对的事实」,因为绝对事实」应考虑所有视角。耆那教建立在多元论相对论上,不认同人类中心论种族中心论自我中心论,所以他们总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其他物种、其他社群、其他民族的福祉。













悲悯理念》
悲悯众生意味着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所有,照顾和保护他们,为他们服务。这一种普遍的慈心宽恕无畏。因此,他们渴望
慈心对待一切众生,以及自己被被一切众生以慈心对待
以「宽恕对待一切众生,以及自己被一切众生宽恕」。
以「无畏」保护一切众生,以及自己被一切众生无畏」保护。














素食理念》
耆那教徒仅以具有1种感官的生物作为食物和日用品,此外不把任何生物用于烹饪食物或娱乐。所以「耆那教徒均为严格的素食者,他们不食用任何肉、鱼、鸡蛋,仅食用蔬菜和奶制品。

就连植物也只能吃特定种类的特定部分(比如土豆是不能吃的),有些虔诚的教徒出门甚至会佩戴口罩,以防误食微生物

所以,耆那教徒」可能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素食主义,「印度教素食偶尔能看到鸡蛋(比如在Hampi的素食),而耆那教餐饮则连半点荤腥都看不到。














节制理念》

耆那教徒力图过节制甚至禁欲、苦行的生活。他们绝不过多生育,以免增加地球负担。耆那教鼓励信徒定期以禁食的方式净化自我。耆那教徒谨慎地取用自然资源,如同蜜蜂采蜜,丝毫不损伤花朵。

他们把需求、欲望、消费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在他们看来,浪费资源无异于偷窃。他们甚至把浪费和制造污染归入暴力行为。















布施理念》
耆那教认为,财富积累和个人享受应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向社群奉献个人财产、时间是耆那教居士的责任。因此,耆那教庙宇和圣地总是富丽堂皇、气派高雅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励着「耆那教徒们修建和经营了大量的学校、医院、收容所、旅馆、孤儿院、救助站、动物收容所。耆那教认为,富裕的教徒应该把自己过剩的财富视为由自己代为保管的社会财富。











《万字符号》
卍字符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印度「卍字符号」的采用可以追5至8千年前的远古社会,而在印度,卍字符号」则耆那教广泛使用的符号。

古老的耆那教中,卍字符号」代表他们的第七位圣人,通常和结合,它的四臂提醒信徒轮回中的四个再生之地:天堂、人间、动植物、地狱

「大乘菩萨道」认为,卍字符号」是佛陀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故而沿用这个标志,所以在佛的胸前一定有这种标记,然而卍字符号」却是来自「耆那教的标志。
















《图腾艺术》

「莲花」和「法轮」图案源自印度「雅利安」的「吠陀文化」,「耆那教」的创立同样沿用的「莲花」、「法轮」,「原始佛家」的「根本时期」则没有沿用,因为这时期的「佛家」和「耆那教」一样,并不鼓励图腾和偶像崇拜。

直到「部派佛教」时期,因为 阿育王 推广由王室成立的僧团,大量建造佛塔寺庙,鼓吹偶像崇拜,所以大量沿用莲花标志和塑造偶像,至此「莲花、法轮」标志「头上光环」和佛教艺术脱离不了关系,变成三家共有的象征物体。














事实上一些古老印度佛像的雕刻文物也有很多是没有坐莲花的,或者说任何标志或形象和当时「佛家」要表达的意义没什么关系,也算不上是重点。

印度的宗教偶像和各种图腾文化神话艺术在「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 公元320-6世紀初)发展时期最为鼎盛。(待续)

20/03/2020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