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四)















《古印度文明与宗教史考(十四)》
《佛家學派3

14《禅修苦行和悟道

上个章节我们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认知,就是这18字偈子:

禅修不能开悟得智慧,
苦行不能解脱断轮回。

是的,除了禅修方面无可探解外,最后 悉达多 也很果断的舍弃苦行,由此可见 悉达多 的思维是极其“哲学式”的「理性」,而非“宗教式”的「感性」。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寻求的是什么,而且一定不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或“无可共证”的「模糊概念」或「个人经验」。

其实 悉达多 也已经没有其它方法,因为从所有「佛家」典籍包刮《五部尼柯耶》(阿含)的考究,扣除其神化的部分,仔细探索还原 悉达多 求法过程,都指向 悉达多 没有因为多年的禅修和苦行而开悟得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













悉达多 要证悟人生真相,要解决烦恼痛苦,要出离轮回,要得到这种智慧,要解开谜底,只能靠自己再次探索、寻求,因此只能独自陷入苦思。

据说 悉达多 放弃苦行后,进入「摩竭陀国迦耶山」的「优留毗罗西那尼」村庄附近的「苦行林」继续苦思,后来觉得连让身体挨饿也不是究竟之法,他认为;如果说让身体痛苦是对的,让身体安乐是错的,这和苦行根本无异,真相怎么会在肉体的饥饿中突然出现呢。

经过这些年的修持,综合过往经验,悉达多 似乎有所领悟,要有所突破就必须舍弃无益的苦行与奥义式我」合一高禅修境界的追求,改以「不放逸安乐、不无益自苦的中道」作为准则,采取专注于探寻本身身心的「老苦如何生起」的方法。















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 苏耶妲.难陀波罗(Sujata anandapla) 供养的乳糜。据说追随者 安纳.憍陈如Anna Kondanna等五人觉得他已经无心觅道了,故而离开

学术界认为;牧女献乳属人性化部分,故可采信,而其他侍者也不可能因为太子喝一口羊乳就背弃了他。所以相信 悉达多 不止一次接受牧羊女的饮料甚至可能还有食物,因为身体的营养长期缺乏,不是喝一次羊乳就能回复的。

更不可能发生因为喝了一口乳后就发誓:「不成正觉誓不起座」让自己没有退路,接着就在精进中“觉悟”了的逻辑,因为即便他心里有谱,知道下来怎么做,但这并非设限就可以达到的,其次是他的修持非迫于其它压力,再说以他的思维和年龄论也没有那个必要。

比较合理的推论,一个人生病后,身体机能的回复至少都要数天。一个长期饮食状况不佳的禅修者虽然可以将食物和水分的需求降到最低,但如果要求回复正常状态,至少都要超过一个星期以上才能,这已经是对印度沙门的最低要求。













 

《证解脱道》

悉达多 的思维逻辑,只可能回到菩提樹下“重新调整思绪”,摒弃不实际部分,靠着思绪串联,重新「理性思考」、「如实观照」人类的心智、情绪、习性和行止的根源,「观思并用

之后才在第49天豁然“「证解脱道」”,得「现观智慧」,了知“人生真相”,按照《尼柯耶》(阿含)所述;证入「四果阿拉汉」于公元前431,时年35岁,历时6年余。

49天之数是印度宗教的吉祥数,但不代表一定是准确的49天,所以受饮食供养一定不止数次,也许超过20日,但按印度人的传统在编写上会报大数。另外,在时间观念上,印度人永远不会逼迫自己。

据考,这是远古雅利安人「种姓制度隔代轮回」观念长久灌输下造成的惯性,早期的《读者文摘》和近期的《货币战争》经济时评人,就曾经针对印度人传统习性探讨,准确破译这点。















话说回来,悉达多 最终了悟的“解脱烦恼痛苦、可出离轮回”之法,即「四谛十二因缘法」,又称「缘生法」。

并依「缘生法」发现减低烦恼痛苦的「八正道」,确立了以「四圣谛」为「正觉次第」。完成「生死解脱」,「不受后有」(不受转生之苦)故称「解脱道」

注:有些人会觉得震撼和不能接受,为什么 悉达多 光靠思维上整合以及如实观照,而不是靠「瑜伽禅法」深入禅定的境界开悟得大智慧?

所以在这一个要点上,也是后来所有经论;要嘛被误解而神化或宗教化,要嘛干脆刻意模糊化的焦点。(上面说过关于这一重点的症结,我放在后面再作详细交代。)






















《开悟偈的困惑和释疑》
《简单与超凡》

如果根据后期「大乘菩萨道」的佛经所述,悉达多 在菩提树下证道解脱后,随即说了一偈: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

然而根据学术界的考证是,悉达多 领悟「解脱道」后,根本就没有谁看到他说了什么。但根据后期有文字的《尼柯耶》(阿含)记载,悉达多 在「佛家原始时期」最常说的一偈就是:我生已,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大家看到其中的区别吗!

翻译成白话,他的意思就是:「我此生任务已尽,神圣的修持已成,该做的也做了,自己知道以后不再来了」。

如果根据后期「大乘菩萨道」的《法华、梵网、涅槃经》所述的开悟偈语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注:阿含经中没有此偈)















那么,就会把偈子意义扩展,变成讳莫如深的超凡境界。翻译成白话是:「奇怪啊,大地上的生物皆有如来的智慧,因为妄想执著的关系而不能大彻大悟、见性成佛。

如果当初他们把“大地众生四个字去掉,缩小范围改成“世人”等于去掉其含糊扭曲部分,白话文翻译就会变成如下:奇怪啊,人類原本就存在著卓越的辨識功能,但卻被自己的思想模式遮蔽,不能看清楚

看,这样不就还原人性化了吗?可惜后来的经典趋向已经偏颇和无法挽回。

看到前后经典的差异性吗? 悉达多 当初求「解脱道」的用意,是在于解决人类的痛苦烦恼”,这原本就是 悉达多 很简单、很人性化的“初衷”。

经后期那么一改,则变成可以看到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也有某种“佛性”也可以顺便解决其它生物的烦恼轮回,这已经是扩大范围、另生枝节了。而最后又变成“证道解脱、大彻大悟、见性成佛”。















《证解脱道与证道解脱》

从“领悟”到一种可以“实际解决烦恼痛苦、可以出离轮回的方法”,(看好,是领悟到“途径”或“方法”而已。各位,印度的「道」可不是「道家」那个广义的「道」,印度的「道」就仅仅是“方法”而已)。

突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已经证道解脱”了、“大彻大悟”,甚至还见到自己和其它生物的“自性”或“佛性”,最终成了某种超然的“非人类”“释迦牟尼佛”

诸位,看到这细微的差别吗?现在你明白什么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吗?这就是「佛家学派」的「原始时期」、「根本时期」 对比 「部派时期」、「菩萨道时期」对「证解脱道」和「证道解脱」的最大差异。





















他已经“寻求到到解决方案”,和他已经“解决了问题”,微妙的字义其中就有很大的差别。其实将心比心,站在人性的立场我们可以意识到,悉达多 从“其它途径”开始切入,发现不得要领,不是他自己内心所期望的,也不是能让一般人轻易理解和共证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悉达多 发现并找到他要的解决方案,这其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反复思考复核的。

套句现代字眼,它的“微观差异”就在四个字,就是「最初动机」。否则的话当初他直接用「吠陀奥义」方法,通过「四禅八定」的禅修,成就「天人合一」的「梵」,或说“证了「婆罗门」的「道」不就一样完美吗?

何必还要那么苦恼执拗,势必要另外再找出自己的“解脱方案”呢,这只能说明「婆罗门教」和其它门派的方法根本就不靠谱。















试想想,一个人长期处在禅修的轻安状态,和一个人处在奇怪的僵持性动作痛苦对抗状态,这两种极端之下的头脑会允许人类深入思考吗?答案是否定的,也完全不符合人性。(这句话有理解「解脱道」的关键!)

当然,只要 悉达多 找到他要的“解决方案”,再用“方案”去解决他本身的问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何况他本身就长期处在那种状态中。

这如同一个专业工程师的正确概念和蓝图设计方案。方案的得来总是比较不易,但没有方案一切就免谈。(就好比中国在疫情中如何快速建立方舱医院一样。)





















《成佛和证果的差异》

其次上面已经解说过,当初印度根本就没有“成佛”这个字眼,有的只是“仙人”这个字眼存在。甚至连所谓“四双八士”的“四沙门果”这个字眼在「佛家学派」的「原始时期」是否存在都是个问题。

唯能够确定的是“四沙门果”这句子出现在「根本」和「部派时期」。

「四沙门果」排序如下:

1. 须陀洹果。
2. 斯陀含果。
3. 阿那含果。
4. 阿拉汉果。

到了「部派时期」,因为慧果颠倒的原因,从「四沙门果」又变出更复杂的「四向四果」,或称「四双八士」,即:

1.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
2.向斯陀含,得斯陀含果。
3.向阿那含,得阿那含果。
4.向阿拉汉,得阿拉汉果。

据考,真实「四沙门果」的定义其实就是“同一种层次当中的四种进度”而已,而不是一种神化式的修行境界,更不是甚么当中还要再投胎一次才能成就的讹传那么难解复杂。(把简单的东西变成复杂,这也符合印度人的本性)。

另外,「佛陀」这个字眼是当时印度人对「长者」、「智者」、「觉者」、「老师」一种尊而已。
















如果有一天你的“认知”达到和老师同样的程度,那个层次就叫着「四果阿拉汉」而已,汉译为「阿罗汉」,而不是叫“成佛”。层次上没有不同,只是对 悉达多 这位师长尊称 佛陀 而已。

至於后来又在「阿拉汉」之上又加上「成佛」、「成菩萨」,那是「大乘菩萨道」崛起后的事了,和 释迦牟尼 完全无关。关于这点早就是「佛家」和「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阿含经》中,古代印度人随便一听法都能证「初果须陀含」的原因,不是说当时的印度人特别有“慧根和福报”,也不是说法的人语言上有某种“特异功能”,而现在的你“愚蠢和业障深重”,不是这样的。不要忘记,当时人家很多都还是文盲、思考能力不高的贱民、苦力和奴隶而已好吗?






















《神话六年苦修部分》

除了「牧女献乳」比较合乎当时的现实情景外,如果加上原本的宗教神化扭曲部分,悉达多 的修持和开悟就复杂和传奇多了,我自撰“四字成语”来连接,情节大致如下:

大蟒护身、船上琴喻、牧女献乳、立誓成道、七七悟道、夜睹明星、天魔考验、魔女色诱、放无量光,六大震动、雨曼陀花、地神作证、诸天贺喜。

















《缘生法的直接趣入》

也许你会问,「十二因缘」或称「缘生法」是基础佛法,那我现在直接研究不就得到智慧,证得「须陀含」了吗?

其实理论上你并没错,问题是现代的「十二因缘」也已经被扭曲,南北传的有很大差异,术语名词用意上不同,像瞎子摸象各自表述,很难贯连,甚至没什么具体操作方法,如今更被刻意省略,没什么人注意。在很多后期的新兴学派出现后,更是如此。

再说,现代出现的佛法因为某些原因(之后会提到),要不就是感觉极其复杂,要不就是言词上故作高深难懂,有时又语带玄妙或高雅华丽,感觉不吃人间烟火,有时又觉得模棱两可,甚至会让你感觉已经学得高深莫测,实际上又觉得好像什么都不懂的学问,您仔细想想是也不是?

实际上「缘生法」不是什么容易的“基础佛法”,有一些难度的,我们暂且放下这「佛家学派」的操作部分,留待后面再详细解说。




















《悟解脱道的后状况理解》

多数人很好奇, 悉达多 悟了「解脱道」后会变成怎样?应该很快就超凡入圣了吧?有没有因此突然变化成一些佛经故事的超凡人物;例如负有特异功能,前知五百世后知五百世?

又或者上天入海、遁地穿墙、透视远听、神迹医病、呼风唤雨、神出鬼没、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三毒尽除、功德圆满、额现顶髻、身出香味、头出圆光、完美无缺、绝世高人?














答案是:都没有!他仍然是原来的那个 悉达多,据考,他领悟「解脱道」后,意志信心更加坚定,从此坚持自己的方法,眼中却难容弟子偶尔借鉴其它教派之法,学「婆罗门」也称其它流派为“外道”,直接呵斥不听「正法」教诲的固执弟子,这些在《五部尼柯耶》都是有迹可寻的。

问者大呼,怎么可能习性未改?我记得有一本典籍的记载是这样说的;

其实,那不是他的习性问题,悉达多 的习性怎么会坏到哪里去,而是他迫切的关切弟子的理解和趣入「解脱道正法」的问题。这时,个人的感受已经算不上什么。

「解脱道正法」因為要你的心,而改变丝毫性质成一方便法去适应你的需求。不管你喜不喜「真实的法义」就是这样。




















再说,真正的「解脱道」是非常人性化大众化的。只要是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什么种族,只要有心求解脱智慧,都可以学习「解脱道」

但是,如果你只是要向「婆罗门」神仙菩萨祈求某种加持,做各种功德回向换取现今死后的美好未来和期待 悉达多 眼中这个方法错误兼无法减低人生烦恼和痛苦的,也不会令你更积极的创造因缘改善生活,那你只好信取宗教,或祈求民间信仰了。

因此,「解脱道」看似容易,其实也是有难度,他的“难”就在于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宗教的“神”。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理解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要细腻和连贯一气呵成,所以此章节写得比较长,待续)

29/03/2020      龙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